新海誠導演教你做動畫 暢談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製作內幕

 

2011台北金馬影展為我們請來了新海誠老師現身說法,但是一個晚上的首映場仍然不夠看,隔天(11/08)再度開了一場「動畫電影的獨立製作與思維」新海誠導演專業講堂。請新海誠導演分享他製作動畫的撇步。這次活動的主持人為史明輝老師,目前任職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,關於史明輝老師的詳細簡介,請看這個連結

▲第二天的活動依然是排隊排得滿滿,可能因為活動排在下午,感覺學生族群比較多

▲兩位翻譯(左),新海誠導演(中)與史明輝老師(右)

下面是金馬影展官方釋出的活動紀錄影片,雖然並不是全場紀錄,但是大家可以聽到新海誠導演親口說中文!

比較詳細的過程報導,請大家在看完影片之後,繼續往下看aniarc動漫新聞的紀錄。

 

史明輝:
新海導演這麼年輕,在獨立製作過程中,是走到現在有許多人的團隊,那麼當學生要開始製作獨立影片時,需要什麼條件比較有優勢呢?

新海誠:
其實我們的工作室還很小,可以說從今後才要開始繼續努力,其實我們跟各位學生的立場,還是差不多的。不過就獨立製作來說,我想「為了某一個人創作作品」才是最重要。我認為,與其作一個給多數人看的作品,不如問自己「會接受作品的是誰」。譬如說,得到某一群人喜愛的作品,就有可能受到更多人喜歡。

我在十年前一個人完成了《星之聲》,其實那個作品,像是製作給喜歡的女生的情書。雖然最後我跟她還是分手了,結果,為了她而製作的《星之聲》受到許多人喜歡,我才能製作到現在。所以,我想請各位先為了某人製作作品。

史明輝:
新海導演的美術風格細膩,從真實的場景,轉換到數位化之後產生了藝術氣息。可以請導演跟我們分享一些技術性、使用上的訣竅嗎?

新海誠:
請大家先來看《秒速5公分》作品的預告片,請問在場有誰看過《秒速5公分》呢?(九成舉手)
那現在要放的片段是製作中的片段,請大家注意與完成版的畫面有什麼不同。

※註:下面的影片是完成版。如果沒有錯的話,在台灣近期要上市的《秒速5公分》特典影片有附上這段動畫分鏡圖。

史明輝:
在導演開始技巧介紹之前,可不可以分享為何用這樣的方式製作呢?新海導演的美術風格強烈,像是火車、轎車、桌椅等等光源的表現,在影片中常常看到燈光非常細膩,這方面是否有特別的設計的技巧,在動畫中使用呢?

新海誠:
大約十年前,我剛開始製作的動畫時候,已經使用了Photoshop軟體,而那時候日本的公司,都是使用手繪的時代。我想使用數位方式繪製畫面是我的優勢,只要是數位的話,色彩特效等等都比較方便製作。

製作流程來說,首先需要分鏡表,動畫基本上都使用分鏡表,使用鉛筆繪製,在繪製分鏡表的階段時,就開始考慮畫面的呈現,以電影來比喻的話,也就是需要想像攝影機的位置在哪裡。

(預告片中電車行進的畫面)實際是在電車上實拍的,這段我是看著實際的影片,考慮如何做成動畫。

▲這個畫面,是請動畫師只畫這櫻花的動畫,實際上背景的美術是由其他人畫,再進行合成。

▲動畫師的草稿使用鉛筆與色鉛筆,並且分出頭髮的陰影線。右邊是完稿。

▲右邊是在背景跟人物合成的狀態,但其實還是沒完成的,後面還有進行對遠近的處理,如左邊畫面的樣子,再加上了3D軟體製作的櫻花飄落。

新海誠:
在動畫分工中,專門處理這些事情的職位叫做「攝影」,把動畫、靜態背景美術,並且製作特效等等的合成處理。

史明輝:
謝謝新海導演的介紹。我知道動畫一秒鐘需要畫很多張,請問導演有沒有計算過,以導演的作法,一秒鐘需要繪製幾張畫面呢?

新海誠:
根據每個鏡頭的需求格數有不同,平均來說一秒有10張。如果需要比較細緻表現的話,一秒鐘需要24張。不過有些地方,只需要人物的嘴巴動作,一秒只需要三張。

史明輝:
導演擅長使用電影語言製作畫面,尤其是鏡頭的使用方式,請問新海導演是先找到場景之後構圖,還是先構圖再尋找場景?

新海誠:
看場景而定,其實大部分看真正的場景來構圖,最早是先在腦袋中有個想像。我以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分鏡表說明:與實寫的電影不同,動畫的部份分鏡表會比較仔細,第一格是從黑色的畫面開始,右邊是運鏡說明,以及效果音的註解,最右邊的小格子寫一個8,第一格需要8秒,然後睜眼睛的動作花費0.5秒,然後從鏡頭跑出去,讓大家看遠景的鏡頭1.5秒,3.5秒平移鏡頭(pan),到此為止4個鏡頭。

▲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開場畫面的分鏡表

新海誠:
到此為止總共6秒鐘,其實只是第4個鏡頭。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最後完成有1600個鏡頭,所以包含了秒數有多長,先在腦中有個想像,再開始繪製分鏡圖,完全在紙上作業完成。

史明輝:
這些場景是新海導演親自錄影嗎?還是有團隊協助?

新海誠:
有我自己拍攝、也有同事一起拍攝的,《秒速5公分》的時候是我自己一個人出去拍攝,的時候,是跟同事一起去拍的。但是並不是只要有照片就可以變成畫,要說為什麼,因為動畫是需要畫出很多實際不存在的東西。

▲左邊是鉛筆草稿,右邊掃描進入電腦完成繪製

新海誠:
有分鏡表的話,就可以開始分工合作,原畫師會先以關鍵影格開始繪製,先以鉛筆繪製了基本的keyframe,然後在keyframe中間畫入更多格數,會成為一連串細緻的動作,最後與背景合成,成為我們看到的動畫了。

新海誠:
背景美術的部分,在分鏡表上有一部分的草稿,再交給動畫師繪製,最後我針對一些細節修正,最後再製作完稿。

▲左圖是草稿,右圖開始描繪的比較細緻

▲左圖在經過導演修正之後,最後完成的場景為右圖

▲由於使用數位製作流程,每個圖層都可以分開,再進入After Effect製作移動。

新海誠:
再說到關於攝影完成的部份(仕上げ)。大家分得出來左右畫面的不同嗎?最後的完成品,在畫面加入了光線的變化,原本的畫面光影是相同的,完成之後的影像我使用After Effect做出太陽下山的效果。這個地方是人物的情感轉變的地方,我考慮角色當下的心情,在製作畫面使用夕陽變化來表現這件事情。

新海誠:
根據鏡頭的不同,我會使用的圖層數量不一樣。例如下圖的鏡頭,我使用很多的雲圖層營造廣闊空間的效果,每片雲的layer都不同,在AfterEffect裡面調整每個圖層中不同的速度。

▲動畫呈現最終的畫面,雲層會緩慢移動

史明輝:
請新海導演跟我們分享一下音樂的部份,以及聲優的部份?音樂很精彩,有許多的感情流露在其中。

新海誠:
關於BGM的部份,先請問在場有誰看過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呢?(現場不超過10人)
這部作品總共有40首歌曲,全部都是不同的旋律。那有這麼多首的話,就不容易留下印象了。所以根據登場人物的主題製作,給每個人物一個主題曲,對主角重要的場面,就會放她的主題曲。

(新海誠導演在這裡講了一個男主角「瞬」發生了OOO,對於講出劇情,新海導演跟現場沒看過電影的大家抱歉,怎麼會有導演自己爆雷的!<O>)

新海誠:
其實男主角的主旋律只有三個音,第一次「瞬」登場的時候播放著,而只要後面女主角想起「瞬」的時候,背景音樂會播出類似的曲調。也許這邊觀眾不會發現,但是BGM應該是當時人物心情的表現,人物跟音樂有某種程度的連結。同樣的手法也使用在主題曲,最後在影片結束,放出主題歌的時候,觀眾會有心情上的總結。

新海誠:
關於聲優的話有點難以表達,因為是用日文試鏡的,對於各位來說可能很難理解。在聲優試鏡的時候,讓聲優念實際劇本內台詞。這次女主角明日菜的聲優,是位非常年輕的金元壽子小姐,她很年輕、作品不是很多。最後會選擇金元壽子的原因,恰恰是由於她經驗比較少,覺得她的聲音中,有一種特殊的緊繃感,比較適合明日菜的個性。

聲優試鏡的台詞:ただいまー!…ん?お母さん、今日は早いね!

除了金元壽子小姐的試鏡,現場播放的還有其他三人試鏡的聲音:

  • 伊藤加奈惠(伊藤かな恵)最近演出《神のみぞ知るセカイ》エルシィ;《花咲くいろは》松前緒花。
  • 折笠富美子。最近演出スイートプリキュア♪(南野奏 / キュアリズム)不過後來在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中飾演明日菜的母親。
  • 釘宮理惠。最近演出的《鋼之鍊金術師 嘆息之丘的聖星》電影版在台灣有上映。

▲新海誠導演播放聲優的試鏡配音

照片中還有另一位日高里菜的檔案,最近知名的作品有《ロウきゅーぶ!》香椎愛莉以及《TIGER & BUNNY》鏑木楓,可惜並沒有在現場播放。

(現場觀眾提問,再度要送出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海報以及《雲之彼端,約定的地方》的底片)

▲拿到底片的觀眾

觀眾發問:
新海誠老師您好,非常喜歡您的作品。當您開始做自己作品的時候有想到如何推銷嗎?

新海誠:
我是監督的角色,關於商業模式的部分是製片去考慮的。不過畢竟是商業作品,心情上是希望觀眾付錢觀看這個作品,能覺得有價值。不過關於行銷的部份還是由製片思考的。

至於《星之聲》的時候,畢竟沒有製片,那時候的想法是「希望作品能賣」的想法下做出,《她與她的貓》倒是賣出了五千張(DVD?)。《星之聲》的時候比《她與她的貓》品質還高,宣傳手法上也更豐富一點,當時希望銷量能再加倍就好了。實際上賣出了十倍二十倍以上的銷量,收入可以應付生活真是太好了。

觀眾發問:
新海誠導演的畫面顏色與呈現相當漂亮,請問我們該如何學習這種色感,例如看照片或是學攝影,才能像導演一樣呢?

新海誠:
我沒有上過美術大學,也沒有學過畫畫,因為是在鄉下長大的,沒什麼東西可以玩的,只能常常看著天空跟山。所以現在畫畫的時候常常會想起小時候的記憶,畫出自己能感動的畫面跟顏色。技術是一直畫、多畫,就會增加的,之後再學就可以了,首先需要想的是「想要畫出怎樣的畫面」是最重要的。

 

▲新海誠美術作品集 空の記憶~The sky of thet longing for memories~

觀眾發問:
背景都好精細,請問導演花多久時間去畫呢?

新海誠:
這個嘛,根據畫跟負責的工作人員,花的時間不同。以工作室的進度來說,希望一人一天至少能畫一張,如果是非常難的畫面,一張會畫到兩週。簡單的東西像天空、牆壁這些啊,一天能畫五張。不過,如果你一天可以畫一張的話,生活費大概就沒問題了。

畢竟,動畫是畫面會不停的更換,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有1600卡,也就是說需要1600張背景。而平均一張背景出現在螢幕上的時間,其實只有4秒。如果只有4秒能看到的畫面,如果要花好幾個禮拜的時間去畫,以進度來說會趕不上。

 

新海誠導演的專業講座到這裡結束,大家十分依依不捨,接下來aniarc動漫新聞還會有後續報導,大家千萬不要錯過!

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在金馬影展還有一場於11/17日下午播映,一般院線上映則在12/2日。

 

【讀者活動】

aniarc動漫新聞送你去金馬影展
搶先看新海誠導演最新作品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

沒有看到首映很可惜嗎?聽了新海誠導演講的內容,想要看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嗎?aniarc動漫新聞在下面的文章中,還有更多新海誠導演的訪談內容,以及抽電影票的活動!立刻點下面的連結一探究竟吧!

搶先看新海誠最新作品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贈票活動 ※活動已結束

睽違四年,知名導演新海誠最新作品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即將在台灣上映了。本站將從他獨特的畫風、深度的劇本、人氣的聲優、新星的主題曲等面向切入,進行一系列報導。想要搶先在金馬影展看到這部作品,卻搶不到票嗎?文末贈票活動還有機會喔!

金馬影展「新海誠 導演講堂」全記錄:不敢相信台灣這麼多粉絲!

2011台北金馬影展放映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系列作品,邀請新海誠導演親自出席,放映後座談會由「音樂詩人」雷光夏主持。為把握難得面對面交流機會,影迷們從獅子林四樓排到一樓,星海導演直呼不敢相信!本站特派員全程與會、完整記錄!

參考連結:

新海誠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 片商粉絲頁

曼迪傳播

新海誠公式網站「Other voices -遠い声-」

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日文公式網站

Loading Disqus Comments ...
Loading Facebook Comments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