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同人間異語】漫畫不賣就因為你畫的東西沒人想看

※同人間異語嘗試以與某報專欄同樣的形式,希望呈現臺灣動漫畫文化中不常見諸媒體的面向。全文由編輯訪問後重製,採訪對象為不特定多數整合。歡迎留下意見與討論。

“Stay Away from Mr. Smith – draft 1” by Sissi Zissou 圖與本文無關

 

Q:從將近十年漫畫出版社編輯經驗來看,出版審查時代過去了,為什麼臺灣漫畫推不起來?

這要先從環境講起,比方臺灣漫畫界都向日本學習,日本閱讀漫畫的習慣從祖父那一代開始慢慢建立起來,美國則以英雄漫畫為首,雙方擁有非常深厚的漫畫閱讀土壤。但是當臺灣的漫畫閱讀沒有足夠深厚的根基時,很多狀況其實就與其他國家不一樣。

臺灣漫畫界曾經有機會大鳴大放,曾經有出版社砸錢搶人的時代,像是「ATARI泡沫」(*註),那時候急於求成,硬推了許多實力不夠的漫畫家上線,但是,他們的實力就是不夠;那時候的環境使得有些漫畫家的心態產生扭曲,認為我是漫畫家所以我的待遇要好,我的作品只要畫出來就有人要看。其實並不是這樣,漫畫家如果沒有重視市場,只想畫自己的故事,卻連第一個讀者「編輯」都無法說服,那怎麼說服其他讀者呢?漫畫家設定主角可以無敵,但是沒有成長空間的主角,也沒有合理的故事設定,又怎麼會得到讀者的共鳴?

我心目中理想的編輯關係,漫畫家跟編輯應該是「勁敵(rival)」的狀態,編輯不只是催稿,更要提出讓漫畫更好的建議,與作者共同經營漫畫。

 

Q:為什麼漫畫不賣?

因為你畫的東西沒人想看。雖然這個問題有很多理由,以及形成「不賣」結果的過程,總歸一句就是如此,漫畫家與編輯都有責任。整個問題從上游開始說,出版社的政策,決定了會出版哪些類型的漫畫,這中間還需要對市場的認識與掌握,編輯與漫畫家的合作。

 

網路時代與可怕的讀者

當然現在是網路時代,大家有以前想像不到的方式找到各種資源,作品不再只由出版社提供,也增加了讀者之間的交流與討論。對出版社來說,最好的讀者除了給批評之外還會給建議,另一方面,也會有許多可怕的讀者,雖然只是一小群人,但是這些人聚集起來攻擊作品,看起來似乎這個作品真的很爛,出版社當然也都會上網,都會關切這些言論。看起來網路上的討論似乎決定作品的評價。

但是真的如此嗎?比如目前銷售最強的《航海王》,在網路上會有很多討論嗎?沒有,最多討論的可能是「萌」作品。網路上的討論僅僅只是反應一部分人的意見,而這些意見過度放大了,仍然有許多人是不在一般的討論區做討論,出版社應該尋找這些人,不要把自己的視野侷限住。喜歡「萌」這一塊的讀者投入金額的很高,是高單價客戶,但是大家死抓著這些客戶不放,市場自然會越來越縮小。

另外一個可怕的就是裝熟魔人,自以為跟出版社的誰誰很熟、看起來好像知道內情的樣子,其實只是在亂放話,出版社很難澄清。

 

Q:現在臺灣討論中國市場,日本是否有可能因為中國市場放棄臺灣?例如未來日本漫畫的臺灣版權是否有可能要向中國總代理申請授權?

我覺得這在未來三至五年內不太可能,中國市場雖然大,但也要抓得到才算數,再加上中國當地有許多不同的因素,也有從中國撤退的廠商。臺灣雖然相對起來人口少、市場小,但是在宣傳與戰略面上應還不至於放棄。不過最近中國那邊也有不少的動作,所以要是因此產生新的可行的模式,那情況或許就會有變化。

至於臺灣漫畫是否能進入中國市場伸展拳腳,現在也有老一輩的漫畫家在中國發展。除了題材之外,我想是在能「妥協」多少,中國出版審查的限制擺在那裡是不變的事實。

 

Q:臺灣漫畫(或說臺灣漫畫出版社)要怎麼突破現狀?

現代出版社應該要更加重視跟讀者溝通,比較實際的作法是舉辦座談會,例如臺灣作品的編輯、作者可以在座談會與讀者分享做書的祕辛,編輯出席交流會、或者接受訪問。出版社本身可以考慮參加同人誌展覽,與學校或者社團合作。出版社要透過更多交流認識讀者、認識市場,這才是最重要的事,多做幾本代理書並不會擴大市場,網路上看到的太有限了。

說到「臺灣漫畫」一直都有人,打著脫離日本的畫風為號召,但是這真的做得到嗎?我認為風格不是問題,美國也有照著日本畫風的作品。能擺脫日本畫風當然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畫出來的東西,是否為讀者想要看的。把漫畫當做藝術OK,電影也是一種藝術,藝術電影也有市場,但是有多少人會去看藝術電影呢?大眾不會把電影當做藝術,而是娛樂,漫畫也是同樣的道理。設計題材的時候,就應該想到目標讀者是誰、可能有多少人,希望有更多讀者,當然就需要有更廣泛的題材。

 

*註:「ATARI泡沫」又稱ATARI SHOCK,指1983年在美國電子遊戲界的高峰期引爆了蕭條,從此一路下滑直到任天堂崛起。主要由於「Atari 2600」在美國出貨1400萬台擁有龐大市占,許多品質參差不齊的第三方開發商進入市場,使得市場充斥劣質遊戲,讓玩家喪失購買遊戲的興趣。

 

Loading Disqus Comments ...
Loading Facebook Comments ...